close

文/王一芝 圖/黃明堂

「悶蓋運送後,溫度香氣流失難免流失,但小籠包個個完整、炒飯依然乾鬆,口感還能維持,確實鼎泰豐水準,」美食家葉怡蘭5月底忍不住在臉書盛讚鼎泰豐外帶外送的品質好。

負責鼎泰豐的Uber Eats業務經理許逸柔觀察,不少餐廳的確把鼎泰豐當成外送標竿,「一加入平台就問鼎泰豐怎麼開始做?碰到問題又要我們分享,鼎泰豐如何解決?」

事實上,鼎泰豐加入外送平台也才剛滿一年,但這62年老店儼然已成為中式餐飲外送的新標竿。

5月26日早上9點,《天下》雜誌記者和攝影來到鼎泰豐位於新北市中和區的總部5樓會議室,特助王長興和總經理室負責記錄的同仁早已坐定位,螢幕那頭是全台各店的員工,看到早楊紀華一步進門的愛犬,所有人危襟正坐。

祕訣1:外送串接POS機系統,加快效率、降低出錯

去年鼎泰豐剛加入外送,楊紀華傍晚巡店發現,訂單一次來2、30張,員工必須把外送訂單打入自家POS系統,後廚才能照指令製餐,加上還要接待現場來客,員工根本疲於奔命。

這對楊紀華來說,可是件不得了的大事,立刻找來資訊部經理張耀騰,要求儘快串接外送系統。「串接系統成本比較高,但導入後效率大幅提升,」許逸柔說,目前願意花大錢串接外送系統的餐廳極少,連王品和瓦城也沒有。

事實上,當天的會議還有一個重點,就是信義和新生兩家店串接系統2.0版。2.0版多了「鎖菜」功能,因為每道菜烹製時間不一,必須先鎖住容易製作的菜,才能讓客人吃到溫度一致的餐點。鼎泰豐透過科技系統,安排廚房的製作順序。

光一個串接系統,就不斷改善精進,難怪鼎泰豐成為Uber Eats今年3至5月排行榜上最熱門和成長最多的餐廳。

祕訣2:內用優先,外帶次之,最後才是外送

主管透露,楊紀華起初根本不想做外送,無法掌控餐點外送給客人的品質之外,主要是外送「除了吃,什麼體驗都沒有。」也因此雖然4年前各大外送平台多次叩門,卻都無功而返。

直到3年前,張耀騰偶然間調出數據發現,天母店6年來的外帶比例持續攀升以龜毛著稱的楊紀華,也不是省油的燈,邀集主管開出一整頁滿滿需求,要求積極邀約合作的Uber Eats配合。

其中最重要一項是,鼎泰豐聲明他們優先順序是,內用優先,外帶次之,最後才是外送,只要分店忙不過來,授權給店長隨時關掉外送接單。「外送絕不能影響鼎泰豐長期形塑的用餐文化,」張耀騰不諱言,跨入外送,他的心也很糾結,擔心傷害鼎泰豐品牌。

雖非台灣市占率最高,但身為全球最大外送平台Uber Eats,除了幾項實在無法克服的難題,幾乎是照單全收。

祕訣3:限定外送商品,打包、排列餐點也有學問

沒想到測試一個月後,鼎泰豐卻決定暫停外送服務,進行內部調整。

實際上線後卻發現,小籠包少蒸30秒雖能避免外皮過熟被悶破,可是絲瓜小籠包破損的機率仍高,後來幾經測試,出水問題依然無法克服,不得已只好從平台下架不賣。同時被下架的還有生菌繁殖速度快的涼拌龍鬚菜。

他們也進一步改善打包和排列餐點方式,讓餐點不會因摩托車搖晃而傾斜翻倒,就連人力排班及廚房至打包櫃台的動線,也做了最有效率的調整。

半年後重新登上外送平台,鼎泰豐就像蓄足電力般,業績一路往上飆,開放外送的分店,也從5家擴增至目前的10家。

祕訣4:建立外送員黑名單

即便外送成績斐然,楊紀華卻始終無法放心。他最擔心外送員的品質,因為鼎泰豐對外送員沒約束力,餐點卻必須透過他們,也一併把品牌價值和服務溫度傳遞給消費者。

除了和Uber Eats談條件,要求高評等的外送員,才能接鼎泰豐訂單,也不准他們穿拖鞋、背心、背方型外送箱,甚至穿雨衣濕答答進門市取餐,更嚴禁同時接兩份訂單,一次只能送一個地方。

張耀騰花兩天改寫先前同樣是他帶領團隊研發的「排隊叫號系統」,並在店門口加裝「電子叫號看板」,外送人員看到螢幕顯示的訂單編號,再走向前領取餐點,方便又快速,櫃台也不會擠得水洩不通。

祕訣5:外送員一樣奉茶,將外送員當自家人

這些被可愛們稱為「小幫手」的外送人員,就像每位到鼎泰豐面試的新人,被請喝熱茶,給鳳梨酥吃,下雨天也能收到紙巾擦眼鏡,還能聽到一句「辛苦了!」

「感覺鼎泰豐對外送伙伴就像款待他們顧客一樣貼心,」許逸柔發現,外送人員對鼎泰豐比較有認同感,自然更認真送。

目前鼎泰豐10家店的外送訂單,每天加起來約1千多份,平均7、800的客單價,也是內用客人的兩倍,況且抽成在疫情前敲定,又有品牌優勢,推估理應不超過兩成,看起來有利可圖。

但鼎泰豐就是不願把外送做大,「做外送不是用來多賺錢,而是服務不能到店吃的客人,」不時把「客人需要」掛在嘴邊的楊紀華一再強調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思欣借貸高手 的頭像
    思欣借貸高手

    有需求的朋友可以線上填表立馬回覆

    思欣借貸高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